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环境信息公开表
(2023年1月—2023年12月)
单位基本信息
1.法定代表人
高广全
2.名称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3.组织机构代码
4.社会信用代码
12230100424118651G
5.方案审核地址
黑龙江省省(自治区、直辖市)哈尔滨市地区(市、州、盟)
道外区县(区、市、旗)
6.企业详细地址
黑龙江省省(自治区、直辖市)哈尔滨市地区(市、州、盟)
道外区县(区、市、旗)乡(镇)
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百菜村高家店街(村)、门牌号
7.企业地理位置
中心经度/中心纬度 126,48,31.03/45,46,5.16
8.联系方式
负责人: 罗金 电话号码: 15246664426 技术负责人:吕金宇 电话号码:15776831985
传真号码: 0451-82041700 邮政编码:150059
9.登记注册类型
10.企业规模
11.企业类别
工业企业
12.行业类别
行业名称:环境卫生管理 行业代码: 782
13.建成投产时间
14.所在流域
流域名称: 松花江流域 流域代码: AD-AF
15.所在海域
海域名称: 海域代码:
废水排放信息(2023年)
排放口名称 |
雨水排放口 |
排放口位置 |
位于厂区南侧 |
|||
排放口编号 |
DW001 |
排放口设置情况 |
符合排污口规范化技术要求 |
|||
实际年排放废水总量 |
/万吨(2023年1-12月) |
|||||
执行的排放标准 |
/ |
排放形式和排放规律 |
有组织排放、间断排放(下雨时) |
|||
排放去向 |
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 |
|||||
监测方式 |
手工监测 |
监测频次 |
手工监测每月1次/冬季不开展监测 |
|||
|
||||||
水污染物名称 |
化学需氧量 |
悬浮物 |
|
|
|
|
年总量控制指标 |
/ |
/ |
|
|
|
|
规定排放限值 |
/ |
/ |
|
|
|
|
监测时间 |
实 际 排 放 浓 度(mg/L) |
超标情况 |
||||
2023年1月06日 |
/ |
/ |
|
|
|
无 |
2023年2月21日 |
/ |
/ |
|
|
|
无 |
2023年3月21日 |
/ |
/ |
|
|
|
无 |
2023年4月03日 |
22 |
13 |
|
|
|
无 |
2023年5月29日 |
39 |
16 |
|
|
|
无 |
2023年6月27日 |
18 |
11 |
|
|
|
无 |
2023年7月24日 |
22 |
8 |
|
|
|
无 |
2023年8月16日 |
30 |
7 |
|
|
|
无 |
2023年9月27日 |
28 |
8 |
|
|
|
无 |
2023年10月20日 |
38 |
11 |
|
|
|
无 |
2023年11月03日 |
39 |
13 |
|
|
|
无 |
2023年12月08日 |
/ |
/ |
|
|
|
无 |
固体(危险)废物排放信息(2023年)
固体(危险)名称 |
固废类别 |
危废 编号 |
产生量(吨) |
转移量(吨) |
转移时间 |
处置或者回收情况 |
污泥/栅渣 |
一般废物 |
|
30.9 |
30.9 |
每日 |
运送至哈尔滨市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焚烧 |
废液900-047-49 |
危险废液 |
HW49 |
0.0529吨 |
0.0529 |
2023年7月12日 |
黑龙江省天爱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
废油900-249-08 |
危险废液 |
HW08 |
0.0200 |
0.0200 |
2023年7月12日 |
黑龙江省天爱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
废包装物(废桶废瓶) 900-041-49 |
危险废物 |
HW49 |
0.1838 |
0.1838 |
2023年7月12日 |
黑龙江省天爱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
废气排放信息(2023年)
采样点名称 |
检测因子 |
方法名称 |
国标号 |
实测结果 |
折算结果 |
单位 |
监测日期 |
备注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6 |
11 |
mg/m³ |
2023/2/21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95 |
170 |
mg/m³ |
2023/2/21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2.6 |
40.5 |
mg/m³ |
2023/2/21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56 |
100 |
mg/m³ |
2023/3/21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132 |
236 |
mg/m³ |
2023/3/21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1.9 |
39.2 |
mg/m³ |
2023/3/21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48 |
83 |
mg/m³ |
2023/4/3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44 |
77 |
mg/m³ |
2023/4/3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5.3 |
44 |
mg/m³ |
2023/4/3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29 |
53 |
mg/m³ |
2023/5/29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62 |
113 |
mg/m³ |
2023/5/29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13.6 |
24.7 |
mg/m³ |
2023/5/29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44 |
74 |
mg/m³ |
2023/6/27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101 |
171 |
mg/m³ |
2023/6/27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1.0 |
35.5 |
mg/m³ |
2023/6/27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59 |
109 |
mg/m³ |
2023/7/24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96 |
177 |
mg/m³ |
2023/7/24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0.6 |
38 |
mg/m³ |
2023/7/24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18 |
37 |
mg/m³ |
2023/8/16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119 |
242 |
mg/m³ |
2023/8/16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1.1 |
42.9 |
mg/m³ |
2023/8/16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0 |
3L |
mg/m³ |
2023/9/27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95 |
187 |
mg/m³ |
2023/9/27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22.3 |
43.9 |
mg/m³ |
2023/9/27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7 |
12 |
mg/m³ |
2023/10/20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91 |
161 |
mg/m³ |
2023/10/20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13.1 |
23.1 |
mg/m³ |
2023/10/20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88 |
182 |
mg/m³ |
2023/11/10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90 |
186 |
mg/m³ |
2023/11/10 |
|
锅炉监测口 |
烟气黑度 |
固定污染源排放 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
HJ/T 398-2007 |
<1 |
<1 |
无量纲 |
2023/11/10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10.3 |
21.3 |
mg/m³ |
2023/11/10 |
|
锅炉监测口 |
汞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
HJ 543-2009 |
0 |
2.5x10⁻³L |
mg/m³ |
2023/11/10 |
|
锅炉监测口 |
二氧化硫 |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57-2017 |
9 |
13 |
mg/m³ |
2023/12/8 |
|
锅炉监测口 |
氮氧化物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
HJ 693-2014 |
108 |
160 |
mg/m³ |
2023/12/8 |
|
锅炉监测口 |
烟气黑度 |
固定污染源排放 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
HJ/T 398-2007 |
<1 |
<1 |
无量纲 |
2023/12/8 |
|
锅炉监测口 |
烟(粉)尘 |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GB/T 16157-1996 |
16.5 |
24.4 |
mg/m³ |
2023/12/8 |
|
锅炉监测口 |
汞 |
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
HJ 543-2009 |
0 |
2.5x10⁻³L |
mg/m³ |
2023/12/8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2.25 |
2.25 |
mg/m³ |
2023/1/6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99.44 |
99.44 |
mg/m³ |
2023/1/6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
GB/T 14675-93 |
977 |
977 |
无量纲 |
2023/1/6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17 |
1.17 |
mg/m³ |
2023/1/6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05.88 |
105.88 |
mg/m³ |
2023/1/6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
GB/T 14675-93 |
1303 |
1303 |
无量纲 |
2023/1/6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68 |
1.68 |
mg/m³ |
2023/2/21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39.63 |
139.63 |
mg/m³ |
2023/2/21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2/21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46 |
1.46 |
mg/m³ |
2023/2/21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52.25 |
152.25 |
mg/m³ |
2023/2/21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2/21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61 |
0.61 |
mg/m³ |
2023/3/21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15.03 |
115.03 |
mg/m³ |
2023/3/21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724 |
724 |
无量纲 |
2023/3/21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16 |
0.16 |
mg/m³ |
2023/3/21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20.15 |
120.15 |
mg/m³ |
2023/3/21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851 |
851 |
无量纲 |
2023/3/21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63 |
0.63 |
mg/m³ |
2023/4/3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99.22 |
99.22 |
mg/m³ |
2023/4/3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4/3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53 |
0.53 |
mg/m³ |
2023/4/3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08.95 |
108.95 |
mg/m³ |
2023/4/3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4/3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57 |
1.57 |
mg/m³ |
2023/5/29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24.12 |
124.12 |
mg/m³ |
2023/5/29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5/29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09 |
1.09 |
mg/m³ |
2023/5/29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31.34 |
131.34 |
mg/m³ |
2023/5/29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5/29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14 |
1.14 |
mg/m³ |
2023/6/27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67.33 |
167.33 |
mg/m³ |
2023/6/27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977 |
977 |
无量纲 |
2023/6/27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87 |
0.87 |
mg/m³ |
2023/6/27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62.96 |
162.96 |
mg/m³ |
2023/6/27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6/27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63 |
0.63 |
mg/m³ |
2023/7/24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44.87 |
144.87 |
mg/m³ |
2023/7/24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724 |
724 |
无量纲 |
2023/7/24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47 |
0.47 |
mg/m³ |
2023/7/24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53.04 |
153.04 |
mg/m³ |
2023/7/24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851 |
851 |
无量纲 |
2023/7/24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72 |
0.72 |
mg/m³ |
2023/8/16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08.54 |
108.54 |
mg/m³ |
2023/8/16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8/16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36 |
0.36 |
mg/m³ |
2023/8/16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18.83 |
118.83 |
mg/m³ |
2023/8/16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8/16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1.02 |
1.02 |
mg/m³ |
2023/9/27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34.69 |
134.69 |
mg/m³ |
2023/9/27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9/27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58 |
0.58 |
mg/m³ |
2023/9/27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52.64 |
152.64 |
mg/m³ |
2023/9/27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9/27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75 |
0.75 |
mg/m³ |
2023/10/20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30.51 |
130.51 |
mg/m³ |
2023/10/20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10/20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53 |
0.53 |
mg/m³ |
2023/10/20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55.59 |
155.59 |
mg/m³ |
2023/10/20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10/20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38 |
0.38 |
mg/m³ |
2023/11/3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97.21 |
97.21 |
mg/m³ |
2023/11/3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630 |
630 |
无量纲 |
2023/11/3 |
|
A/O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29 |
0.29 |
mg/m³ |
2023/11/3 |
|
A/O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25.67 |
125.67 |
mg/m³ |
2023/11/3 |
|
A/O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11/3 |
|
预处理除臭间 |
硫化氢 |
污染源废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56 |
0.56 |
mg/m³ |
2023/12/8 |
|
预处理除臭间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115.09 |
115.09 |
mg/m³ |
2023/12/8 |
|
预处理除臭间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549 |
549 |
无量纲 |
2023/12/8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1/6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4 |
0.14 |
mg/m³ |
2023/1/6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
GB/T 14675-93 |
0 |
10L |
无量纲 |
2023/1/6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2/21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6 |
0.16 |
mg/m³ |
2023/2/21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2/21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3/21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8 |
0.18 |
mg/m³ |
2023/3/21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3/21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4/3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6 |
0.16 |
mg/m³ |
2023/4/3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4/3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5/29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5 |
0.15 |
mg/m³ |
2023/5/29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5/29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6/27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8 |
0.18 |
mg/m³ |
2023/6/27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6/27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7/24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6 |
0.16 |
mg/m³ |
2023/7/24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7/24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8/16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4 |
0.14 |
mg/m³ |
2023/8/16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8/16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9/27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4 |
0.14 |
mg/m³ |
2023/9/27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9/27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10/20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5 |
0.15 |
mg/m³ |
2023/10/20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10/20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11/3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7 |
0.17 |
mg/m³ |
2023/11/3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11/3 |
|
下风向2# |
总悬浮颗粒物 |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
HJ 1263-2022 |
0.055 |
0.055 |
mg/m³ |
2023/11/4 |
|
下风向2# |
硫化氢 |
环境空气 硫化氢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
0.001 |
0.001L |
mg/m³ |
2023/12/8 |
|
下风向2# |
氨 |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HJ 533-2009 |
0.16 |
0.16 |
mg/m³ |
2023/12/8 |
|
下风向2# |
臭气浓度 |
环境空气 臭气的测定 三点比较臭袋法 |
HJ 1262-2022 |
<10 |
<10 |
无量纲 |
2023/12/8 |
|
执行的排放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号)
规定排放限值
昼间≤60分贝,
夜间≤50分贝
排放方式
无组织排放
实际监测数值
昼间48.9-52.4分贝
夜间38.9-43.3分贝
环境监测信息
监测方式 |
委托监测/手工 |
委托监测机构名称 |
黑龙江滨水检测有限公司 |
监测点位图 |
东经 126 度 26 分 11 秒 北纬 48 度 12 分 17 秒 |
自行监测计划方案 |
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 https://wryjc.cnemc.cn/hb/login |
监测年度报告 |
(上年度监测年度报告电子版链接) |
未自行监测原因 |
第三方委托监测 |
手工监测结果数据 |
|
自动监测结果数据 |
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 https://wryjc.cnemc.cn/hb/login |
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信息
设施 编号 |
治理设施名称 |
数量 |
投运日期 |
处理工艺 |
设计处理能力 |
运行时间 |
运行情况 |
1 |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
1座 |
2012-12-01 |
囊式厌氧系统+A/O工艺 |
500吨/天 |
24小时/天 |
正常 |
环评及其它行政许可信息
行政许可名称 |
项目文件名称 |
制作或审批单位 |
批复文号 (备案编号) |
内容说明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哈尔滨市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
依申请提供复印件。 |
环评报告批复文件 |
关于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市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 |
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 |
哈环审表【2011】6号 |
依申请提供复印件。 |
治理设施验收意见 |
关于哈尔滨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扩建建设项目的验收意见 |
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 |
哈环审验【2015】146号 |
依申请提供复印件。 |
排污许可证 |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
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 |
12230100424118651G001Q |
依申请提供复印件。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已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已在环保部门备案。 |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应对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公司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我公司区域全体员工对重污染天气的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订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公司区域区域内的重污染天气及区域外发生的可能波及到我公司区域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四、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科学预警、及时响应、部门联动、全员参与。
五、组织机构和职责
1、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
根据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我厂成立了重污梁天气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负责统一组织、协调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组长:罗金
副组长:吕金宇
成员:齐涛 王强 褚文成
六、预警分级
预警划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黄色(III级)预警、橙色(II级)预警、红色(I级)预警。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提升、降低或解除预警。
1、黄色(Ⅲ级)预警;
(1)经预测,将连续三天发生200
(2)收到重污染天气经济指挥机构通报,我厂区域将连续三天发生200
2、橙色(II级)预警:
(1)经预测,本市将连续三天发生300
(2)收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我公司区域将连续三天发生300
(3)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发布全省或本市所在区域橙色(II级)预警时。
3、红色(I级)预警:
(1)经预测,本市未来一天将发生AQI≥500时;
(2)收到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通报,我公司区域未来一天将发生AQI≥500时;
(3)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机构发布全省或本市所在区域红色(I级)预警时。
七、应急响应措施
1、黄色(Ⅲ级)应急措施
采取以下措施:
(1)确保 40%的员工不开机动车上下班:
(2)及时安排生产计划,减少锅炉生物质颗粒使用量的20%并积极配合市政府的预警措施,减少20%单位公车外出的派遣;对厂区内地面洒水的频次增加为1次/天。(洒水不包含冬季)
2、橙色(Ⅱ级)应急措施
采取以下措施:
(1)确保80%的员工不开机动车上下班;
(2)停止盐酸等含挥发性物料的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
(3)及时安排生产计划,减少锅炉生物质颗粒使用量的30%并积极配合市政府的预警措施,减少30%单位公车外出的派遣;
3、红色(I级)应急措施
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禁止员工驾驶机动车上下班;
(2)及时安排生产计划,减少锅炉生物质颗粒使用量的50%并积极配合市政府的预警措施,减少50%单位公车外出的派遣;
(3)销售部不安排物流公司进行货物的发放。
八、应急终止
接收到市政府发送的重污染天气解除预警通知的同时终止应急响应。
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一、重污染天所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二、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发生变化时:
三、重污染天气应急领导机构经采纳的员工意见认为应当修订的内容和方法等其他情况。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2023年11月23日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危险废物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
为及时准确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废物灾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组织实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本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场危险废物暂存、转运及其它相关工作。
三、危险废物概况
1、HW49,化验室废液,L液态 900-047-49,腐蚀性,毒性,易燃性 。
2、HW49,废弃包装物,S固态,900-041-49,感染性,毒性,易燃性 。
3、HW08,废矿物油,L液态 900-249-08,腐蚀性,反应性,毒性,易燃性。
处理措施:密封包装、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四、预案启动的条件
凡本场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危险废物事故,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
1、危险废物重大危险源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和其它危险化学品发生大量泄漏,已危急或即将危急到公共安全;
3、其它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与不良后果的。
五、预案终止条件
危险废物事故发生地人员或遇险对象已脱离危险,危险废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六、应急救援的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3、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事故救援工作。
七、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罗金
副组长:吕金宇
成员: 褚文成、王强、齐涛、姜炳泽、刘宏尧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中控室
(二)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危险废物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措施。
2、组织训练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3、对员工进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教育工作。
4、检查督促并切实作好危险废物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监督事故应急救援的设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6、组织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
7、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将事故汇报、通报。
(三)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职责和分工
发生危险废物事故时,由领导组组长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组织指挥实施),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1、组长:应急救援全过程的总指挥。
2、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具体指挥工作。
3、成员:负责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态扩大,服从组长、副组长统一调配。
八、环境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肤接触、眼睛接触、误食,以及发生泄漏、火灾;
(一)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催吐,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吃东西;
3、皮肤接触:如果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4、眼睛接触: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5、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A、在发生泄漏时,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
B、现场处理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及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使用水枪掩护;
C、现场用沙土围堤,回收物料,避免流入下水道等密闭系统;
D、不得用水冲洗地面,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E、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废品的溢出或泄漏;
F、现场泄漏物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二)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事故防范措施
运行人员按时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事故应急措施
必要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
九、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及时控制危险废物事故造成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拯救受害人员;指导员工防护,组织员工撤离,并做好现场清理工作。
(二)应急救援组织与响应
1、先期处置
危险废物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或现场人员应保持冷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自救,进行先期处置,能处理的先进行处理,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2、启动预案
由事发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迅速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救援、控制措施。
3、救援程序
3.1 设置警戒区域。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救援小组任务。对现场进行封闭,根据危废品的泄漏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疏散管控。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危废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火种。
3.2 组织紧急疏散。各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有关规定,紧急疏散时应注意,根据需要携带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按各自分工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应向上风口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域或着火区域。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处理现场至少应有两个畅通无阻的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3.3 事故得到控制后,对现场进行清理,由相关单位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工作。
4、现场指挥
现场指挥长负责指挥所有参与抢险救援人员,统一指挥现场各救援小组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灾难的事态发展和救援情况。
5、救援现场工作要求
5.1 现场各救援队伍间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络;
5.2 救援车辆应服从现场指挥长的调度,并按要求行驶和停放。
5.3 对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大量泄漏时,应使用防爆型工具和器材,应急救援人员严格着装规定,进行危险区域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5.4 对有毒物资的泄漏处置,必须使用正压式自给式防毒面具;对皮肤有危害物资的处置,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等。
5.5 出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时,设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断泄漏的漫延,采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5.6 急救措施
5.6.1 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充足的地方。
5.6.2 吞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催吐,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吃东西。
5.6.3 皮肤接触:如果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5.6.4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5.7 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识及注意事项。
5.8 进入事故现场救援的人员应做好统一标识区分。
5.9 事故单位应当无条件配合现场指挥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5.10事故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到环保部门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许可证》,并委托有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合法安全处理。
5.11废物处置完成后,对周围土壤、水质进行环境监测。
6、应急终止
经应急救援处置后,在确认满足终止条件后,应急指挥中心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十、应急保障
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按照预案规定,全面做好应对危险废物事故的各方面保障和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响应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十一、事故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参加,尽快恢复事故发生单位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十二、监督与管理
奖励与责任追究、预案演练、宣传培训等工作均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十三、训练和演习
1、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场的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2、把指挥机构和环境救援应急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队伍,一旦发生事故,领导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队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十四、本预案修正权、解释权归本场。
十五、本预案经厂长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执行。
哈尔滨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2023年12月1日